陪伴流離孩童,在戰火中仍擁有改變未來的機會。
「緬甸到處都在打仗,農田很難耕作,學校、診所、道路都被炸了…」
「沒有工作收入、沒錢買食物,我的孩子無法上學也沒有飯吃…」
「跋山涉水穿越叢林來到泰國,雖然危險,但總比沒命的好…」
——逃難的緬甸人們這樣說著

離鄉背井是唯一生路
2021年緬甸政變引發內戰、持續惡化經濟衰退,造成半數人口生活在貧窮線下;2025年初,美國政府凍結海外援助,緊接著 7.7 級強震又重創緬甸中部,無疑更加雪上加霜。
根據聯合國統計,目前已有 350 萬人流離失所,1500 萬人面臨飢餓威脅。許多孩子錯過救命的疫苗、失去受教育的機會,成了這場災難中最脆弱的一群。
持續不斷的空襲及生存資源的匱乏,使平民百姓只得舉家逃亡。然而,出逃到一線之隔的鄰國,跨越的不只是界河,更是一整個人生。
為求一頓溫飽,大人們隱身於農田與建築工地打零工,孩子們或流落街頭,或淪為田野間的童工。
失根者的辛酸與堅韌
活下來,比什麼都重要,他們被迫最後一搏,在沒有選擇中做出選擇:即使離鄉背井做粗活、賺取微薄工資(每天約 150 元台幣),但只要全家平安,這份痛苦與辛酸便有了意義。
儘管肩負千萬重擔,這些來自緬甸的流離者們,仍展露出堅韌的心志與笑容,他們根本無暇顧影自憐,而孩子的成長與教育,是支撐他們前行,唯一的信念。
父母心聲道出真切的憂慮:
「每天我必須去田裡為雇主耕作,留在家的幼兒無人照料….」
「有沒有地方,能讓我的孩子開心成長、學習讀書與識字?」

創辦一所學校,撐起一份希望
一所能提供「學習」與「保護」的學校,是所有流離家庭共同的盼望,因此,邊境行動攜手當地社群為流離孩童們辦教育。
當地教師溫柔的引領,同儕間的陪伴相處,不僅能支持孩子們學習和成長,也能避免幼童在父母外出打工時,暴露在荒野與人口拐賣風險之中,學校也同時聯繫起了每個琉璃家庭。
11歲的女孩切莉漂分享 :「我的家鄉在緬甸勃固,因為軍隊一直在打仗,睡覺時常會聽到砲彈聲,我們真的很害怕,爸媽只好帶著我和弟弟逃到泰國來。」
她接著說 :「我很想念家鄉的朋友,但不知道他們都逃去了哪裡...;我很喜歡現在讀的山坡學校,因為我能夠交到新朋友,老師也很耐心溫柔地教導我們讀書。」

幫助邊境孩童實現夢想
從一根竹子、一片鐵皮、一張草蓆開始,搭建起戰火孩童們的避風港。自 2015 年起至今,邊境行動協會支持當地夥伴創辦 16 間學校,陪伴 1,900 位孩童就學。
18 歲女孩乃依的父母來自緬甸,她從小喜歡學習,從文人中小學畢業後,便靠著自身努力完成高中學業,去年並回到了母校擔任助理教師。
乃依透著驕傲神情說:「只要有緬甸家庭逃難過來,父親就一定會主動去幫忙,我希望自己能像父親一樣,盡可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們。」
「我喜歡學英語,夢想是能夠繼續讀大學,成為一位合格的英語老師,教導像我一樣的邊境孩子,讓他們也能自信地跟世界溝通。」
至今,邊境行動幫助 550 名學生完成學業,貢獻己力回饋家人與社區;他們的成長,不僅為自己築夢,更為社區帶來希望 。

流離孩童增加 辦學經費短缺
緬甸戰火未歇,家長們著急地帶著孩子來到學校,祈求能照看與教導他們的孩子,校長們也盡可能接納每一位流離兒童。
各校皆增加了約 25% 學生人數,為了讓孩童們能繼續升學,學校也陸續增設了中學部,面臨辦學經費的不足,在美援中斷、強震重創後,更陷入捉襟見肘的窘境。
2025 學年即將展開,16 間學校急需額外資源,來應對不斷增加的學生人數:穩定教師人數及教學津貼、增加教學用品和設備、為學生補充營養食物、及改善校舍硬體設施等。
我們急需 100 位捐款夥伴加入,你的捐款將成為最關鍵的力量,誠摯邀請你,與我們陪伴流離孩子在困境中改變未來,擁有重新開始的可能!

▎每天省下 1 杯咖啡花費
▎每月 500 元支持孩子一年學習
48公里學校索莫昭校長說:「這些孩子是緬甸的希望,若學習機會都失去了,就更沒有了未來!」
邊境婦女縫製手織包
每月定捐 500 元達 12 期以上,或單筆捐款 5,000 元以上,回饋致贈【CHIMMUWA 手織品】純棉植物染收納包,除了素雅美麗實用外,更能夠支持婦女自助團體喔!
每位捐款夥伴也將獲得「專屬感謝卡」,傳遞我們獨一無二的謝意!

與邊境行動攜手前行
因為看見了他人的苦,我們無法視而不見,這份共感促使了【社團法人邊境行動協會】的成立。
深耕泰緬邊境多年來,邊境行動團隊親身走進社區、貼近貧苦人們,相信唯有『培力服務工作者』,以及『支撐服務體系』,才能夠讓流離人們有尊嚴、有能力,用自己的力量幫助自身。
官方網站 Facebook Instagram
Line Youtube 訂閱電子報